
戴元怀血染建武大石盘
在兴文县九丝城镇建武街村有一座元怀门,旁边还有一块将军碑。碑上,记录了红军指战员戴元怀为掩护部队突围,血染建武大石盘(小地名)的故事。戴元怀(1909~1935),江西省万载县人。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江西泰和县古坪区少共书记、中共江西省青年工作部部长、中共粤赣省战地委员会主席。因作战英勇,机智顽强,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中屡立战功,受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毛泽东的表扬。红军长征前夕,任红八军团民运部长。
1934年10月,戴元怀随中央红军长征。红八军团在抢渡湘江的恶战中,他身先士卒,终于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,使党中央安全过江。1935年元月初,戴元怀随部队打过乌江。2月9日进入云南扎西(今威信县)进行整休。2月10日,党中央决定派徐策、余泽鸿、戴元怀等率四百余红军,并配备一定的武器装备下地方,与原地方党组织领导的游击队200余人会合,成立中共川南特委,戴元怀任组织部长。2月18日他随同特委到达叙永,同叙永特区游击队汇合,正式组建“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”,戴元怀担任组织部长。此后,纵队即转战川滇黔边区各地。
戴元怀参与特委制定了《川南劳苦群众目前斗争纲领》。多次率队在长宁、江安、珙县、兴文等县袭击敌人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场镇,川南各地反动当局惊恐万分,飞电向上司告急。同年3月20日,四川军阀刘湘、潘文华急调正规军会同各县民团分进合击。纵队得悉此情报,即从长宁罗家岩移至珙县龙潭一带,待敌来包抄时,戴元怀已率队进入兴文周家沟,使敌人扑空。
3月24日,戴元怀率纵队与中央红军分手后,迎击强敌,连续作战,昼夜兼程,进至兴文县建武大石盘,估计已甩掉追敌,准备在山上休整。不料,敌黄锦章团吴营纠集李品三所率兴文、长宁、古宋、江安四县保安团跟踪追来,连夜赶到大石盘山下,形成包围圈。26日拂晓向纵队发起进攻。黄团由当地保安团带路,从瓦匠坪上山,摸掉岗哨,逼近纵队驻地。纵队遭到黄锦章突然袭击,仓促应战,边打边冲,战斗十分激烈。敌军已经抢占有利地形,用火力封锁道路,纵队奋勇冲杀,伤亡较大。在五大队掩护下,陆续向观音岭上撤退。此时,江安保安大队队副李品三已督队随黄团吴营扑上山来,他们熟悉这一带地形,抄捷径抢先占据观音井、小丫口要隘,以密集火力俯射下来,堵住纵队去云南的通道。纵队腹背受敌,处境十分危急。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戴元怀不顾个人安危,挺身而出,带领司令部通讯班,用短枪阻击包围拢来的敌人,吸引敌军火力,掩护纵队突围。激战五个小时,最终使纵队突出重围钻进大雾笼罩的观音井山顶,从新庄湾水竹林下鸡板山,进入云南威信县境内。戴元怀和通讯班战士10余人在血战拼杀中英勇牺牲。敌人残暴地剥光牺牲战士的衣服,砍下头颅,拿到石碑、建武等场镇悬挂,藉以恐吓群众和向主子邀功。
1985年,群众将建武东门改建为“元怀门”,在旁边树了一座叙述戴元怀生平的碑,称为“将军碑”,以纪念这位为革命捐躯的先烈。
(资料由兴文县党史研究室提供)